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由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的根本原因在于(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从中西部22个省份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了110.2万名生态护林员,走出了一条生态补偿脱贫的新路子,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双赢”,充分体现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深刻哲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表明( )。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一个商品占有者出售他现有的商品,而另一个商品占有者却只是作为货币的代表或作为未来货币的代表来购买这种商品。卖者成为债权人,买者成为债务人。由于商品的形态变化或商品的价值形式的发展在这里起了变化,货币也就取得了另一种职能。”这里所论述的货币“另一种职能”指的是( )。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是( )。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推进共同富裕的2035年远景目标。这一目标是( )。
发展格局是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要致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 )。
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时代攻坚目标任务完成以后,“三农”工作重心将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了进一步的部署。根据这一部署,“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摆在首要位置的是( )。
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是( )。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也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维新派尽管不敢从根本上否定封建主义,但突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局限,主张( )。
大革命失败后,要不要坚持革命?如何坚持革命?党从残酷的现实中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之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 )。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毛泽东比作“进京赶考”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希望考个好成绩。”3月25日,中共中央进驻香山标志着( )。
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二次结合”其目的是( )。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诗经》中的“夙夜在公”到《尚书》中的“以公灭私”,从西汉贾谊《治安策》中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清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贯穿其中的传统美德是( )。
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 )。
2021年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于2021年6月10日起施行。这是一部指向性、针对性颇强的专门法律,共有16条。这部法律主要针对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