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分总分 100
答题量
考点 | 答题卡 | 正确率 | 能力评估 |
---|---|---|---|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 0道/26道 | 0% | |
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 | 0道/10道 | 0% | |
夏、商奴隶主的“天命”、“天罚”思想 | 0道/5道 | 0% | |
西周“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 | 0道/4道 | 0% | |
维护宗法等级制的礼治与“明德慎罚”思想 | 0道/16道 | 0% | |
以“亲亲”、“尊尊”为原则的礼治 | 0道/11道 | 0% | |
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 | 0道/5道 | 0% | |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 | 0道/109道 | 0% | |
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 | 0道/22道 | 0% | |
管仲的改良旧礼和以法正统思想 | 0道/11道 | 0% | |
子产的立法救世思想 | 0道/8道 | 0% | |
邓析的“不是礼义”思想 | 0道/3道 | 0% | |
儒家的法律思想 | 0道/26道 | 0% | |
儒家学派及其法律思想的概述 | 0道/1道 | 0% | |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法律思想 | 0道/10道 | 0% | |
孟子以“仁政”为核心的法律思想 | 0道/9道 | 0% | |
荀子的“隆礼”重法论 | 0道/6道 | 0% | |
墨家的法律思想 | 0道/17道 | 0% | |
墨家学派 | 0道/12道 | 0% | |
墨家以“兼爱”为核心的法律思想 | 0道/5道 | 0% | |
道家的法律思想 | 0道/19道 | 0% | |
道家学派及其法律思想概述 | 0道/7道 | 0% | |
《老子》中的法律思想 | 0道/6道 | 0% | |
《庄子》自然主义的法律思想 | 0道/6道 | 0% | |
法家的法律思想 | 0道/25道 | 0% | |
法家学派及其法律思想概述 | 0道/5道 | 0% | |
商鞅的“法治”理论 | 0道/7道 | 0% | |
慎到的“势治”理论 | 0道/5道 | 0% | |
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 | 0道/8道 | 0% | |
封建社会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 | 0道/75道 | 0% | |
概述 | 0道/1道 | 0% | |
秦汉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 | 0道/27道 | 0% | |
秦朝“事皆决于法”的“法治”思想 | 0道/2道 | 0% | |
汉初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 | 0道/9道 | 0% | |
贾谊礼法结合的法律思想 | 0道/2道 | 0% | |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0道/5道 | 0% | |
董仲舒“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 | 0道/5道 | 0% | |
王充、仲长统反神学的法律思想 | 0道/4道 | 0% |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 | 0道/21道 | 0% | |
近代律学和刘颂的法律思想 | 0道/9道 | 0% | |
魏晋玄学的法哲学思想和鲍敬言的无君论 | 0道/7道 | 0% | |
拓跋宏政治改革中的法律思想 | 0道/4道 | 0% | |
隋唐时期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 | 0道/26道 | 0% | |
杨坚除削烦苛的立法和司法主张 | 0道/1道 | 0% | |
李世民及其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 | 0道/5道 | 0% | |
《唐律疏议》中的法律思想 | 0道/3道 | 0% | |
韩愈的“道统论”及其在法律思想上的反映 | 0道/7道 | 0% | |
柳宗元的法律起源于“势”的赏罚及时说 | 0道/4道 | 0% | |
白居易的崇礼重法论 | 0道/6道 | 0% | |
封建社会宋至鸦片战争前时期的法律思想 | 0道/63道 | 0% | |
理学的兴起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 0道/21道 | 0% | |
理学的兴起及其对封建法律思想的影响 | 0道/3道 | 0% | |
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思想 | 0道/10道 | 0% | |
丘濬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总结和发挥 | 0道/8道 | 0% | |
宋明时期改革家的法律思想 | 0道/19道 | 0% | |
范仲淹”革故鼎新“的法律思想 | 0道/7道 | 0% | |
王安石“大民法度,众建贤才”的法律思想 | 0道/8道 | 0% | |
张居正“信赏罚、一号令”的法律思想 | 0道/4道 | 0% | |
辽、金、元各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 | 0道/5道 | 0% | |
完颜雍严格治吏的法律思想 | 0道/4道 | 0% | |
耶律楚材的法律从思想及其实践 | 0道/1道 | 0% | |
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 0道/18道 | 0% | |
黄宗羲的启蒙法律思想 | 0道/10道 | 0% | |
王夫之“趋势更新”的封建法律思想 | 0道/8道 | 0% |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的法律思想 | 0道/87道 | 0% | |
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法律思想 | 0道/11道 | 0% | |
龚自珍的“更法改图”思想 | 0道/4道 | 0% | |
魏源的“因势变法”理论 | 0道/7道 | 0% | |
太平天国的法律思想 | 0道/6道 | 0% | |
洪秀全反对封建专制的法律思想 | 0道/2道 | 0% | |
洪仁轩及其《资政新篇》的法律思想 | 0道/4道 | 0% | |
洋务派的法律思想 | 0道/15道 | 0% | |
曾国藩“一秉于礼”的法律思想 | 0道/4道 | 0% | |
张之洞以“西体中用”为核心的法律思想 | 0道/11道 | 0% | |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 0道/19道 | 0% | |
康有为的“变法维新”论 | 0道/6道 | 0% | |
梁启超的变法图存思想 | 0道/7道 | 0% | |
谭嗣同“冲决一切封建网罗”的法律思想 | 0道/6道 | 0% | |
清末礼法两派在法律思想上的斗争 | 0道/17道 | 0% | |
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 | 0道/10道 | 0% | |
沈家本“会通中外”的法律思想 | 0道/7道 | 0% | |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律思想 | 0道/19道 | 0% | |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学说 | 0道/12道 | 0% | |
章太炎的法律思想 | 0道/7道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