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分总分 100
答题量
考点 | 答题卡 | 正确率 | 能力评估 |
---|---|---|---|
绪论 | 0道/13道 | 0% | |
训诂名称的由来及其含义 | 0道/9道 | 0% | |
训诂工作与训诂材料 | 0道/1道 | 0% | |
训诂学 | 0道/2道 | 0% | |
训诂学的学习方法 | 0道/1道 | 0% | |
训诂学的产生与发展 | 0道/90道 | 0% | |
训诂的产生期——先秦两汉 | 0道/14道 | 0% | |
训诂的深入与拓展期——魏晋隋唐 | 0道/29道 | 0% | |
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宋元明 | 0道/11道 | 0% | |
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清代 | 0道/29道 | 0% | |
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近现代 | 0道/7道 | 0% | |
随文注释的训诂材料 | 0道/114道 | 0% | |
随文注释训诂材料的体式 | 0道/16道 | 0% | |
随文注释训诂材料的内容 | 0道/56道 | 0% | |
随文注释训诂材料的解读 | 0道/42道 | 0% | |
训诂专书 | 0道/32道 | 0% | |
训诂专书的目的、性质和意义 | 0道/18道 | 0% | |
训诂专书的类型 | 0道/14道 | 0% | |
注释原理 | 0道/28道 | 0% | |
字与词的关系 | 0道/12道 | 0% | |
直训与义界的关系 | 0道/8道 | 0% | |
义与训的关系 | 0道/6道 | 0% | |
三种不同性质的训释 | 0道/1道 | 0% | |
训诂考证的工作与材料 | 0道/10道 | 0% | |
考释与证明综述 | 0道/4道 | 0% | |
考音与考义 | 0道/6道 | 0% | |
训诂考证的方法 | 0道/12道 | 0% | |
以形索义 | 0道/5道 | 0% | |
因声求义 | 0道/7道 | 0% | |
训诂学的应用 | 0道/15道 | 0% | |
应用于文言教学 | 0道/2道 | 0% | |
应用于古籍整理 | 0道/13道 | 0% |